编
者
按
男:各位领导、同仁,我是今天的讲述人方麒。
女:我是汪莹。
男:今天,我们要讲的,是鄂州公司在“三百行动”里的三个故事。
女:前哨,
男:协同,
合:共赢。
【第一幕:前哨——把“海进江”刻进地图】
男:2025年2月25日,宁波舟山港的海风卷着春寒,鄂州公司驻舟山办事处的牌子挂在了长江与大海的交汇点。28岁的吴浩和45岁的张卫国,带着“海进江”110万吨的目标,把服务从三江港搬到了客户“家门口”。
女:看这叠业务单——1-2月,他们跑遍宁波舟山、山东滨州、辽宁营口等地,接下17船“海进江”业务,25.83万吨矿石和粮食直抵三江港!
男:吴浩在笔记本上写着:“客户要的不是‘到港’,是‘到港即卸’。”
女:张卫国翻出老账本:“过去,我们靠脚步丈量与客户的距离,用奔波拉近彼此的情谊,现在凭‘前移服务’主动靠前,更能把客户‘粘’在三江港!”
男:更让人振奋的是,3月4日,舟山港航局、宁波舟山港的代表带着“浙鄂水运大通道”的蓝图,与我们在三江港共商合作大计。他们指着“海进江”的图表说:“以后秘鲁的矿石、巴西的粮食,都可以经三江港“散改集”后发往川渝地区啦!”
女:这哪是办事处?这是三江港的“沿海前哨”!就像吴浩说的:“我们把市场半径扩了1000公里,可客户的心,与我们更近了!”
合:服务前移拓市场,海进江航聚同心。
【第二幕:协同——拧成一股绳的力量】
男:今年4月,客户的电话打到了三江港,
女:“喂,您好!你们能同时接11万吨矿石、2万吨粮食‘海江铁’联运入川的单子吗?”
男:能!
男:现在要入川,就要将水、铁、陆的优势全拧成一股绳!2024年,我们已经成功开通硫酸铵出口老挝的通道并实现常态化运行,靠的是全域协同,大家有没有信心?
女:有!
调度员林晓雨立即翻出协同手册:“阳逻保税园的集卡运输、华中港航的水上穿巴、物流集团的铁路运输……师傅!我们有整个湖北港口的‘工具箱’!”
男:好!物流管家们跑遍水、铁、陆各个协作单位。
女:“一企一策”本子上密密麻麻的写满了批注。
男:最终,他们用“江海直达+铁路班列”,不仅把运输时间压缩了三分之一。
女:还降低了10%成本!
合:全域协同破壁垒,联运高效创价值。
【第三幕:共赢——比数据更重的信任】
女:故事里的“共赢”,藏在一纸协议里。九江某公司的李总最初皱着眉:“堆场扩到40亩,装卸效率能跟上200万吨的节奏吗 ?”物流管家李芳翻开“量价互保”方案:“李总!24小时的全天候服务确保货物快进快出,装卸费还能优惠——您的增量,我们的承诺。”
男:三个月后,李总神采奕奕,带着新签的100万吨协议来到三江港
女:你好,李总!
男:你好,我算了笔账,一年能省100万!
女:是吗?
男:对啊,更难得的是,你们把我的‘料场’搬到了作业区附近,连运输损耗都接近于0!”“这哪是货?这是你们‘三百行动’的诚意!”
女:谢谢李总夸奖!
女:这样的“共赢”,还藏在退休老员工王建国的手机里。他每天刷着“湖北港口鄂州公司”公众号,看到“首个进口矿石集散(混配)基地投运”“90万吨江砂开采项目启动”“硫酸铵出口老挝通道常态化”的新闻,不仅感慨道,现在客户越来越多,如今还能接海外的货了——这就是‘三百行动’的劲儿!”
合:量价互保共发展,港企同心创双赢。
男:这就是“三百行动”里的鄂州故事。
女:不是孤军奋战的冲锋,是前哨里的“前移服务”、协同中的“全域联动”;
男:不是冰冷的数字增长,是客户锦旗上的“双赢”、老员工手机里的“骄傲”;
女:是新员工本子上的“一企一策”,是老员工嘴里的“一港一心”;
合:是“人锚定港,港守护人”的双向奔赴!
男:潮起三江,百舸争流;
女:心向支点,共赴新程;
合:这,就是我们鄂州公司的“三百”答卷!